瑞幸品牌向上,选址向下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2月前

收藏 收藏 1

点赞 0

【摘要】:全是野心

现在的品牌为了抓住人群,真的是想尽一切办法。

最近就有网友发现,瑞幸竟然把门店开在了菜市场旁边

咱就说前两天才刷到瑞幸在美国连开2家店,选址还是在百老汇大道和第六大道

看来这国内国外的选址路子,确实有点不一样哈。

此前,狂人和大家聊过,瑞幸这两年在“品牌升级”的路上一路狂飙,多维度强调品牌的品质感

例如部分产品涨价,产品方面开始注重原料溯源,在营销推广上,则频繁合作各大流量艺人,不断与热门IP联名……

然而,在门店选址方面,瑞幸却反向操作。

回顾瑞幸创立初期,店铺主要集中在写字楼,做白领牛马的“续命神器”

这些人群不仅对咖啡的接受度高,并且有日常饮用咖啡的需求,能为瑞幸提供稳定的消费群体。

就算不开在写字楼开在街边,三公里内也必有写字楼,同样精准定位打工人。

现在瑞幸突然“进军”菜场,反差感着实拉满,而且与品牌想要走的高端定位相悖

但仔细想想,这波操作堪称商业鬼才

首先,菜市场是周边居民日常采购的场所,人流量大

其次,这些周边居民中,肯定不乏具有一定生活品质感的中年群体。相比年轻人群,他们的消费力更加强劲

在刻板印象中,老年人似乎不爱接触新鲜事物,但其实现在年轻人爱玩的事物,他们也很乐于尝试

再说,平时菜场的早餐饮品配置都是豆浆牛奶,换换口味来杯咖啡也挺不错的。

瑞幸通过在菜市场旁开店,可以接触到这一原本可能被忽视的中年消费群体,实现与年轻人群的同步深耕

回顾这几年瑞幸门店的选址,可以说是越来越刁钻了。

除了菜市场,品牌还开始深入高校、社区、医院、地铁等区域,通过学习、日常生活场景的布局,更好地培养用户饮用咖啡的习惯。

图源@一只旺仔薯

这种转变背后,实则是瑞幸人群策略的重要一环。

咱们带入一下场景:

学生上学喝一杯、写字楼打工缓一杯、回家休息带一杯、菜场买菜顺一杯、商场遛弯点一杯…… 

可以说,瑞幸试图兼顾各个场景下的不同人群下至18岁,上至80岁

毕竟,品牌想要在市场中持续壮大,就得不断吸纳新的消费者加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狂人还了解到,瑞幸咖啡2024年的开店数接近7000家,总门店数突破2万家,创造了国内连锁咖啡的新纪录,不难窥见其野心之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选址“骚操作”,瑞幸在店铺模式上也不断创新整活,以此适应不同地段的特点和人群需求。

如果说早期的快取店以小巧的店铺面积、高效的点单取餐流程方便白领消费者。

那么如今的街边餐车模式,则更加灵活便捷易于流动,其能快速吸引街边客源,满足消费者路边即时购买咖啡的需求。

此外,商圈店模式则凭借较大的店铺空间、舒适的环境,吸引消费者在商圈休闲时,进店放松休息。

通过多样化的店铺模式,瑞幸则能更好地融入不同地段的消费生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咖啡需求。

总的来说,瑞幸正以“品牌向上,选址向下”的策略拓展市场。

一方面,通过高端品质感的塑造,吸引更多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提高产品利润率和品牌溢价

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选址和店铺模式进行“广撒网”,让瑞幸的门店网络在广度和深度上加速渗透,从而进一步扩大品牌的市场份额。

搭建高端人设的同时又不耽误接地气,在一二线城市存量市场杀红眼的当下,瑞幸的这波打法可谓是“上下通吃”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基于瑞幸的“咖啡千层套路”,狂人给它再二创一下——

喝的人多了,路也就更宽了。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廣告狂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微信公众账号:廣告狂人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