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人的春天来了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2月前

收藏 收藏 2

点赞 0

【摘要】:如题

过去一年,品牌人都经历了什么?

“蕉夏裁撤整个品牌部”

“京东裁撤整个品牌部”

“Intel裁撤整个市场部”

“周鸿祎声称未来要用AI替代市场部”

经济低迷,利润下降,花钱的大厂品牌部转身成为“背锅侠”,被打入冷宫。

但7月4日中央的发文《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向行业释放了一个新的信号:品牌的春天,又回来了。

01.唯有品牌才能抵抗内卷

关于品牌的作用,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大卫·艾克在《管理品牌资产》中说到,品牌具能够识别或保护自己;区分竞争对手;购买时降低价格的影响而转向差异化的影响。

与做品牌积累长期价值相对应的是用促销获取短期收益,但根据大卫·艾克在书中的观点:如果把成本和预测因素考虑在内,只有16%的促销活动产生了真正的回报。 

尽管品牌的长期价值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在百年前就已经被证实。但近几年大家仍然不自觉地被“流量至上和销量至上”所裹挟。这会带来两大隐患:

◾ 价格成为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各品牌为了最大化流量收益,会卷入低价的内卷中,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后,势必会影响商品的质量。或者只要抬高价格,就会立马影响销量。

◾ 企业将更多的利润空间让给了流量,为流量付费,从而忽视了对创新的投入。一个缺乏科技创新的企业是无法成为强势品牌的。很多白牌倒于流量便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以看到,中央这次的发文里,特地强调了希望品牌可以构建高质量商品以及投入科技创新。

狂人曾看到一个 很好的观点“产品和技术都不能穿越周期,只有品牌可以”。背后的道理很简单,技术会被模仿,产品会被替代,但品牌对消费者的心智占领是难被改变的。

1975年曾有一个经典测试:当抹去瓶身标签进行盲测时,消费者对百事可乐的口感青睐度显著高于可口可乐;但一旦露出可口可乐标志性的红色标识,消费者又会本能地选择这个百年品牌。原因很简单:当消费者无法通过自身经验做出判断时,品牌力就成为左右一切的力量。当然,随着百事可乐持续50年的投入,如今的品牌力足已和可口可乐分庭抗礼。

02.当前是做品牌的恰当时机

还记得在某次访谈中,蒋青云教授总结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三大阶段:

◾ 第一阶段:资源导向(1992年以前):依靠劳动力与低成本制造取胜。“我们靠的是资源,比如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这时候营销根本不重要,生产出来就能卖掉。”

◾ 第二阶段:能力导向(1992-2008):供应链与产能优势成为竞争力。“中国制造崛起,企业靠供应商链,产能取胜,拼的是效率,营销开始有了一席之地。”

◾ 第三阶段:品牌导向(2008年后):全球品牌化浪潮兴起,华为,海尔,比亚迪,小米等企业崛起,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产能”不能让你成为行业王者,“品牌”才能。

显然,我们正处于第三阶段中,但可惜的是:大多数品牌并未意识到。

实际上,越是经济低迷期,越需要做品牌。当我们去复盘那些百年品牌案例时候,无一不是持续投入品牌,并且在增长乏力时加大品牌的投入。这就是兵法说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或教员说的“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策略。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大家都在投入品牌,拼的是“财力”,但是当经济环境遭遇挑战,大家开始对品牌投入掉以轻心时,反而正是重构品牌的好时机。 

阿迪达斯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鞋服赛道的竞争过于激烈,为了跟股东有所交代选择了抄近路,斥资30亿欧元投放“效果广告”。但这种急功近利带来的结果却是,品牌力的下降和终端市场的持续低迷。 

阿迪达斯全球媒体总监西蒙·皮尔(Simon Peel)直言:过于重视数字广告有时会分散品牌的注意力,忽略了那些真正可以推动品牌发展的因素。 

此后,尽管面对全球低迷的市场环境,阿迪达斯反而加重了品牌层面的投入。令人欣喜的结果是,2024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2%,是近年来阿迪达斯至年营收首次超过2019年水平。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消费行为和跃迁,被青睐的品牌不再会是一个“空壳子”,而是需要品牌有真正的技术实力,甚至能够在全球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位。这也与当下科技创新,企业出海的势能相吻合。

比如最近突然火起来的科技品牌:安客的研发投入,从2016年的1亿多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21亿元,研发费用率从4.2%提升至8.5%以上,远高于绿联科技等竞争对手。

* 数据来源:wind

 

 

03.企业如何做品牌?

 

大家放弃品牌转向流量和价格战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做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强投入,强耐心,强洞察,强执行。本次中央的发文给出了非常实际落地的操作,值得我们反复学习。

 

❶ 提出了构建品牌的基本要求

 

品牌的外显或许只是一个logo,一句slogan;但内核却像一个“立体的丰富的有魅力的人”。

 

◾ 品牌要有一致性

 

正如我们说做人要“言行一致”,品牌也同样。这意味着当品牌宣布了自己定位,slogan之后的一言一行都要与其所主张的信息一致。 反之将损害品牌力的构建。

 

尽管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股票也大涨进军万亿市场。但几次负面舆情皆是因为“一致性”出了问题,产品发布时强调的主打安全与消费者实际体验时出现了差距,使得小米汽车陷入被流量反噬的压力中。

 

◾ 品牌需要在品类中找到差异化

 

即我们所熟知的“定位理论”和“USP理论”,通过差异化的核心定位,提升消费者的第一提及率,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 品牌需要有社会责任感

 

很多案例表明,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偏好,正如鸿星尔克在2021年河南大水期间“破产式捐赠”5000万物资,使得不晒人被鸿星尔克:虽然巨亏但不忘做慈善的情怀感动,称其为“国货之光”,因此大量涌入直播讲购买公司产品,鸿星尔克抖音直播间一周内久完成了7700万元的销售额。

 

 

❷ 重视品牌投入和效果评估

 

做品牌需要有长期投入的耐心,也正因此大家在经营压力面前容易忽视品牌的投入,从而形成恶循环。但本次发文中明确提出,品牌需要保持长期的,战略性的投入,并将品牌投入与企业经营投入和利润挂钩,这有利于品牌方重新审视投入力度。

 

不仅如此,文中提及品牌需要建立品牌资产评估体系,尤其是央企,品牌资产的沉淀效果将成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考核。这项如果真的落实,可以一定程度帮助行业解决品牌效果难衡量难量化的问题。

 

 

❸ 品牌部,是整个企业

 

品牌,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品牌部一个组织做到的。实际上消费者的每个触点都是传播品牌形象的渠道,包括公司内部的每一个员工,外部的每一次产品陈列,商品售卖,售后服务等等。真正的牌部,应该是整个企业

 

 

企业家和投资人偏爱《新闻联播》、研究“政策报告”,现在答案已经很清晰了,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竞争、还是企业间的竞争,最后都要告别内卷比拼“品牌力”。

 

至于手机屏幕前的你,无论身居董事长、CEO、CMO还是正在苦苦挣扎的市场品牌人,都建议你转发此文。

 

毕竟:上面安排的,最大嘛…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廣告狂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廣告狂人

廣告狂人

微信公众账号:廣告狂人

查看该作者更多文章 》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