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苏超」,AI创作上大分

2月前
收藏 1
0
【摘要】:短剧的下一个时代,注定是AI的时代。
作者|Gary
一只可怜的恐龙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在赛场上,略带哭腔地念叨着:「我的名字,是什么州来着?」
紧接着,一个顶着大水蜜桃脑袋的「人」迎面跑来,笑着撞向恐龙:「嘻嘻嘻~再见啦州儿~」,恐龙不堪一撞,倒在赛场上流出了眼泪:「我不行了,我已经连棍儿都没有了……」
你没看错,视频的主角就是一只恐龙和一个顶着大水蜜桃脑袋的「人」。
图片来源:抖音@江苏卫视
6月18日,@江苏卫视 官方抖音号发布了这条关于江苏省城市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的AI短视频,其灵感源自6月15日常州0:2不敌无锡的赛事,常州队屡战屡败,被网友调侃为 「彻底把笔画输没了。」
视频里的恐龙,显然是常州的代表,毕竟常州恐龙园早已是城市名片;而那个顶着水蜜桃脑袋的「人」,则对应着特产是阳山水蜜桃的无锡。目前,该条短视频点赞量已经破百万。
在苏超掀起的这场网络狂欢里,类似的 AI 创作还有很多。它们如同源源不断的柴火,让苏超这把「火」越烧越旺。
只是狂欢之余,我们不妨多想一层:AI创作如何借力苏超又如何助力苏超?苏超之外,AI创作能否为发展进入瓶颈期的短剧打入一剂强心剂?
图片来源:抖音账号@南哥
01「苏超」热梗:AI创作的天然富矿
「梗」,已然成为了流量密码。不管是明星、影视剧,还是文旅场景,总之,万事万物如果想破圈,就一定要有梗。这一次,「苏超」的火爆,也不例外。
5月10日,苏超战幕拉开;5月28日,「南京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很快文章阅读量突破10万+。官方亲自下场玩梗,苏超热度开始飙升,在6月1日第二轮比赛开始之际达到高峰。随后,苏超相关热梗与话题开始席卷各大自媒体平台。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知微数据」
纵览整个过程,苏超的梗可以分为三类:历史梗、饮食梗、情绪梗。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一语道破玄机。江苏素有「散装江苏」之称,在苏超之前是那个特殊的时期——当每个省都有统一的一个「码」出入公共场所时,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却各自推出了独立的「码」;当每个省以省为单位去支援武汉时,江苏以市为单位各自为战。
「刻板印象」在前,苏超一登场便完美对接人们的认知基模——无须解释,懂得都懂。于是,一系列围绕「散装江苏」的历史梗便出现了。
徐州队VS宿迁队被称为「楚汉争霸2.0」,因为1.0版本是刘邦(故乡徐州)VS项羽(故乡宿迁)。球迷们用「大风起兮云飞扬」、「无颜见江东父老」和「千年恩怨,今日结算」等梗,展现楚汉文化的深厚底蕴;扬州队VS泰州队被称为「父子局」,因为在历史上泰州一直是扬州的「小弟」,网友戏称「赢了,儿子献礼父亲节,输了,爸爸为你骄傲」;类似的还有苏州队VS南京队被称为「吴文化与金陵文化之争」……
各种历史上就存在的「对决」,在此刻成为苏超的爆梗——所以,苏超「没有假球,只有世仇」,所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历史上的分歧带来了江苏省各地级市文化认同上的张力,又直接表现在了饮食上的各具特色,于是苏超的「饮食梗」应运而生。
去过南京的朋友一定知道,「没有一只鸭子能够活着离开南京」,去过无锡的朋友也一定知道,无锡阳山的水蜜桃是可以插着吸管直接喝桃汁儿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无锡队在对决南京队时喊话「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扬州(炒饭)对决淮安(萝卜)发布了「蛋炒饭才是主食,萝卜干就是个菜」的前宣文案;南京(盐水鸭)对决苏州(大闸蟹)时,在南京地铁站赫然写着「大闸蟹斗盐水鸭 盐水鸭必胜」,苏州某户外大屏写着「一只鸭而已」……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文案狂人
在「历史梗」与「饮食梗」之外,还有着最能拨动心弦的「情绪梗」。
截至发稿前,常州在苏超排名中仍稳居倒数第一,可以说「成绩一直非常稳定」了。从第一轮比赛对战连云港,一直到第六轮对战淮安,常州只得了一分——7月6日,常州VS淮南0:0平,积1分,剩下的5场都以失败告终。
图片来源: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官网
常州连败后,网友自发将市名从「常州」改成「吊州」,再改成「巾州」;第三轮不敌扬州队,常州只剩下了「|周」;第四轮输给无锡之后,彻底变成「0州」。常州官场在整个过程中下场玩梗顺势推出「巾州保卫战」等宣传材料,用自嘲消解负面情绪,反获全网同情,输了比赛却赢了流量。
带着热梗的苏超,直接带动了江苏全省的文旅经济。据《常州日报》报道,6月21日,常州主场迎战南京,当天常州各大景区预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倍;据《新华日报》报道,苏超第五轮赛期,5个主场城市外地游客量较上轮赛期增长24.44%,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较上轮赛期增长12.53%。
这样的文旅案例多不胜数,此前的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天津跳水大爷……都是线上热梗频生,带动着线下客流不断。但这一次,在热梗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不同。
那就是,这些热梗,遇见了发展正当时的AI。
图片来源:抖音
02AI创作:助力苏超破圈
热梗与 AI 创作有着天然的适配性。
这在苏超的传播热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苏超的热梗大多具有碎片化、强符号性的特点,比如「巾州保卫战」的自嘲、「盐水鸭VS水蜜桃」的对抗,这些核心信息点清晰且自带情绪张力,恰好契合AI对内容的拆解与重构能力。更何况这些热梗自带剧本,这就为AI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
比如开头的恐龙与水蜜桃。常州不敌苏州,输掉了最后一个笔画「|」,只剩下了「州」,这个热梗被江苏卫视官方捕捉,便创作了这个AI短视频。
在@江苏卫视官方还发布了很多苏超的AI短视频。比如根据热梗「南哥之争」——南通与南京到底谁是南哥?——江苏卫视创作了AI短视频《南哥的诱惑》,截至发稿前该视频点赞量超40万,网友们纷纷表示,「《南哥的诱惑》什么时候出下一集啊?」
除了@江苏卫视 官方账号,江苏各省的文旅账号,甚至其他省市的文旅相关账号也发布了苏超相关AI短视频——借力「常州把笔画输没了」的热梗,@石家庄文旅投 6月24日发布《0州别哭,我来帮你把对手全部「带走」》,画面里代表着石家庄的小孩说自己虽然没有笔画,但是他发现比赛都在周末。于是他对小恐龙(常州)说——「虽然没有笔画,但是我能帮你把对手全都带走,因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图片来源:@石家庄文旅投 抖音账号
不仅有AI短视频,还有AI短剧。短剧有多火,在此就不必赘述了。苏超不是没有短剧,而是相比之下,效果远不如AI卡通形象短剧。
@扬州发布 官方抖音号6月27日发布「全国首部『苏超』主题短剧」《穿越之苏超军师联盟》,分为上下两集,每集三分钟左右,截至发稿前点赞量总共不超1000。
再来看@文旅常州 官方抖音账号,6月4日至7月1日共发布7集《守卫笔画》AI短剧,主要讲述了常州小恐龙如何不放弃,坚忍不拔寻找「熊猫」师傅学绝招的故事。同时,为比赛和常州特产「天目湖鱼头」都做了宣传。截至发稿前,7集AI短剧点赞量近150万。
图片来源:@扬州发布
短剧《穿越之苏超军师联盟》没有借力苏超热梗,只是采用短剧的「穿越」概念,导致其传播效果远不如AI短剧《守卫笔画》,此为「一输」:「增效」失败;
即使短剧成本已经足够之低,但《穿越之苏超军师联盟》毕竟还需要演员出演、服道化设计等一系列成本。相比之下,AI短剧《守卫笔画》只需要一个足够会写提示词的创作者即可,此为「二输」:「降本」失败。
由此,一个设想应运而出:在短剧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当下,AI会不会成为短剧「降本增效」的破局之道?
03接下来,会是AI短剧的天下吗?
「低成本,高回报」是短剧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短剧的投入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内容同质化严重手中产生审美疲劳。打开短剧平台,「霸总甜宠」、「逆袭爽文」 等套路反复出现,文旅、体育等垂直领域的内容更是难出新意。
面对这些困境,也许,苏超以及最近爆火的「小猫小狗土味短剧」的出现,有机会成为短剧破局的「金钥匙」。
你一定在抖音上刷过类似的短视频——以猫猫狗狗为主角,借助AI技术实现拟人化演绎,剧情多融合复仇、职场等强冲突元素,比如「比熊打工赚学费」「橘猫手撕渣男」等。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差评X.PIN
在制作上,这些视频通过AI工具快速完成剧本生成、图像绘制到动态合成,单条成本不足百元,却能轻松收获数万甚至数十万点赞。其核心是用萌宠的可爱外形搭配狗血刺激的剧情,在1分钟内高频反转,精准抓住观众注意力,展现出AI低成本量产爆款内容的强大潜力。
这就为短剧越来越高的成本提供了第一个破局之道——AI将内容生产的门槛砍至最低。AI创作短剧整个过程无需演员试镜、场地租赁,单集成本远低于传统短剧成本,制作周期从「周」压缩至「小时」。不管是苏超的案例,还是宠物AI短剧,都能看到这种「低成本高回报」模式——
用聊天AI批量生成宠妻、打工等强冲突剧本,生图AI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最后通过视频生成 AI合成1分钟短剧。整个流程无需演员、场地,单条成本不足百元,却能收获几十万的点赞与转发。
图片来源:抖音账号 @喵三三爱做饭
江苏卫视用AI生成的《南哥的诱惑》,成本不及传统短剧的十分之一,却巧妙地宣传了南通「成绩单」;石家庄文旅借「常州输球」热梗制作的AI短视频,仅用一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就能实现跨省文旅引流。
AI技术带来更多元的表达,为内容愈发同质化的短剧带来了第二个破局之道。
AI 技术赋予短剧更多元的表达形态,突破了真人拍摄的局限。在《南哥的诱惑》中,AI 将南通狼山化为「小狼人」、南京盐水鸭拟人化,用卡通形象演绎城市竞争,既规避了真人演员的表演痕迹,又让地域符号更生动;宠物AI短剧则把猫猫狗狗变成「职场新人」、「复仇主角」,AI生成的现代办公室、商场等场景,与萌宠的灵动表情无缝融合。
图片来源:抖音
这种打破现实逻辑的视觉混搭,既保留了动物的天然可爱,又赋予剧情超现实的戏剧张力,让观众在「毛茸茸的反差萌」中摆脱对真人短剧套路的审美疲劳。
这些非常规的表达,恰恰成为突破内容同质化的关键——当真人短剧还在重复「霸总爱上灰姑娘」的叙事时,AI早已带着动物主角在虚拟世界里上演千奇百怪的故事。
1号结语
当然,AI 为短剧带来新机的同时,隐忧亦不容忽视。
当 AI 批量生产「爆款模板」,内容同质化的陷阱正在以另一种形式重现;
当算法替代人工创意,版权边界的模糊与伦理争议也会随之而来。
短剧的未来,终究需要AI的效率,但也更需要人的温度与判断——唯有守住创意的内核,技术才能真正成为破局的利刃,而非失控的洪流。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传媒1号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