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卖爆美国Costco,中国品牌反向逻辑火了!

2月前
收藏 1
0
【摘要】:中国黑暗料理入侵美国主流市场
最近门主观察到,有一个出海品牌突然火了——
旭日蛋品,一个神奇的卖蛋品牌。
为什么说“神奇”呢?
因为它走红的原因在于:
把中国皮蛋卖进了美国Costco,而且卖爆了。
众所周知,皮蛋这种东西,可是外网公认的“中国最恶心的食物”,
出现在海外华人超市还不奇怪,但能水灵灵地入驻美国主流商超,属实逆天。
更逆天的是,这个品牌不仅卖进去了,而且据说“上架3天就卖断货”。
这让门主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倒反天罡的事件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品牌逻辑?
01. 当一个中国品牌决定在美国本地超市卖蛋
门主在查阅资料后发现:
“旭日蛋品”这个品牌,最核心的产品不是皮蛋,而是咸蛋。
成立于2005年的旭日蛋品,全称“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
总部位于广东江门,是一家集蛋鸭养殖、蛋品研发、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
业龙头企业 。
除了传统咸蛋、松花皮蛋业务,品牌还在积极拓展咸蛋在雪糕、饮料及调味料领域的应用,其中最具影响力产品,是入选了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家手信的金沙咸蛋黄酱。
虽然品牌也有着三十年的出海经验,但其出口产品主要流向海外华人市场。
直到2020年前后,“旭日蛋品”开始为进入美国当地主流市场做准备。
常规思路来看,将已经得到市场验证的优势产品带去新市场,似乎是条捷径。
但“旭日蛋品”的团队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注意到:
在海外用户的认知中,中国皮蛋有着比中国咸蛋更大知名度。
2011年,CNN随机邀请路人评测难吃食物,皮蛋“荣登榜首”;此后,这一“令人作呕的食物”,逐渐成为YouTube上一大热门整蛊道具,不少“吃皮蛋”的视频下方可见百万浏览量,而皮蛋也在美国社交平台喜提“千年蛋(thousand-year-old egg)”的别称。
尽管是黑红,却也同时意味着当地用户对皮蛋有基本认知,且这一产品自带流量属性。
对于一个想要打开新市场的品牌来说,再没比这更好的敲门砖了。
于是,极具风味争议的皮蛋,就成为了旭日蛋品出征北美本地市场的第一选品。
02. 中国皮蛋是怎么在海外商超走红的?
从公开资料来看,此次旭日松花鸭皮蛋的走红离不开三个原因:
渠道、内容和口碑。
事实上,旭日蛋品的皮蛋此前就能在美国各地的华人超市里买到,但其销量很少出现“售罄”盛况。
一切的改变,都是从入驻Costco开始的。
这就不得不提Costco在海外卖场的标杆地位了。
作为美国主流渠道,Costco不仅具有极强的单店营收能力,还因严苛的供应商审核体系,在当地主流消费者中有着强大曝光力和影响力。
一旦进入Costco货架,品牌就被自动贴上了“严选”“高品质”标签,也更易进入大众消费视野。
旭日蛋品的皮蛋就是因此被更多人看见的。
最先看见它的,是当地的华人消费者。
踩在年前节点上线,旭日蛋品很好地踩中了华人群体“乡愁”情绪,消息经社交媒体曝光后,引发众多网友追问地址,掀起第一轮热购;
随后,海外博主探店视频以及专业食品媒体的报道,进一步带火皮蛋销量。
相关评测以及如何吃皮蛋的内容分享,吸引了众多非华人消费者购买;
同时,消费热潮还带来了对产品的正向反馈,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后表示:“比中超(的皮蛋)好太多。”
如此,也引发了旭日蛋品皮蛋的口碑传播。
为什么会更好?究竟好在哪里?
门主在一篇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对比华人超市售卖的皮蛋,旭日蛋品在皮蛋产品的大小和口味上做了改良。
一是将单个鸭蛋的克重从常规的60g左右,提升到了70g以上;
二是在产品制作环节,采用了加入茶叶的古法腌制形式,并将腌制时间拉长到了120天,有效减轻了皮蛋中的氨味,大大提升了皮蛋口味,推动产品普适化发展。
03. 品牌出海新思路
如今,首批售空的旭日蛋品松花鸭皮蛋已经迎来补货,售价从之前的13.99美元,上涨到了17.59美元,但仍架不住流量和销量双狂飙。
旭日蛋品的成功出海,打破了“文化差异即壁垒”的固有思维,展示了将争议产品转化为流量入口的逆向策略。
这一案例带来的营销启示在于:
建立心智要借“市场已有认知”,而非“品牌固有认知”。
很多时候品牌无需从零培养用户认知,只需学会在已有话题中找到突破契机。
就像皮蛋的“恶名”实则是现成的市场教育,善加利用就能将“猎奇”转化为“尝鲜”动力,有效打开市场与声量。
品牌可以借助后续渠道升级、品质改良等方式,用产品力将文化冲突转化为购买力。
看似流量洼地里,或许就藏着下一个起飞风口。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4A广告门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