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在疯狂开演唱会?连二人转说相声的都去了!

冬菇先生 冬菇先生

3月前

收藏 收藏 0

点赞 0

【摘要】:一文读懂演唱会经济

现如今,二人转的、说相声的都跑去开演唱会,难道演唱会的标准都这么低了么?当然不是,玩票也好,喜欢也罢,都有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趁着些流量——搞钱。另外包括一些十八线或十几年未露面的所谓“过气明星”都纷纷拍短视频、直播带货,可以肯定的是经济没那么景气,得生活,得搞钱。

演唱会经济

演唱会不仅是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多方创收的舞台,更是地方文化旅游宣传的重要机会。

上游:涵盖了内容制作(如歌手、乐队、经纪公司、主办方、创意策划、影视制作、营销宣发等)与软硬件支持(如灯光舞美、电子屏、音箱等演出设备);通常来说,艺人和主办方的收入分成各占到40%以上

中游:票务平台(一级票务、二级票务、内购、黄牛)、演出场馆(运营、安保)、品牌赞助商(广告赞助、地方文旅);票务平台通常分到3%-20%,面对头部艺人,本身有市场号召力,平台分成通常不超过8%

下游:衍生经济-旅游、住宿、交通、餐饮、商超、夜间经济;周边经济-应援物品、文创衍生、明星周边

从上游到下游,演唱会经济形成了从内容制作、技术支持到票务售卖、现场演出及衍生经济环环相扣的产业体系。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到48.84万场,票房收入为579.54亿元。2020年自疫情放开管控后,演唱会经济逐步恢复,并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大型演出票房同比增长104%;2025年一季度演唱会场次达536场,大型演唱会较去年同期增长7.3%,票房收入25.0亿元,同比2023、2024年均有所增长。4月、5月演唱会场次分别为275场、330场,同比增加37.5%、20.9%。与此同时,北上广深占据了全国演唱会市场60%以上票房。

所以面对近几年不错的演唱会市场,不仅各类明星抓紧时间变现,地方文旅也纷纷摩拳擦掌,打造城市名片拉动经济。有直接补贴政策、票根优惠政策+文旅经济、+特色餐饮美食经济、+交通住宿,力争创造好的服务,给外地粉丝留下好印象,带动消费。

我国的演唱会市场,从抢票难易程度上,就可以看出艺人的演唱会号召力。像刘德华、周杰伦、五月天、陈奕迅这些算是秒罄的,刀郎的老来火倒是让人意想不到;林俊杰、张学友、张韶涵、邓紫棋、凤凰传奇也都是具有演唱会号召力。当然购票难易程度也和城市有关,二三线城市也对容易。比如,太原、青岛在大型演出活动的带动下创造了很多消费经济。

看看邻近的“坡县”,这两年也在积极扶持演唱会经济。最近的霉霉(Taylor Swif)、Lady Gaga的超强演唱会吸进效应,不管是从经济创收、国际化城市曝光都带来了不小的拉动效应。

相关信息显示:2024年霉霉在新加坡连开6场演唱会,带来 3.5亿至4亿新元(18.9亿~21.6亿元人民币)的总经济收益,相当于2024年第一季度GDP的0.2%;吸引了超30万全球粉丝,40%为国际游客,酒店入住率达90%,景点预订量激增23倍。Lady Gaga两场演出给新加坡带来了7.5亿元新元的经济收入,相当于每个人平均花了2500新元在新加坡吃喝玩乐。

坡县能够吸引国际歌后来开演唱会,自有其优势。

语系优势:新加坡虽然华人占三分之一以上,但是官方是个英语系国家,语言和文化上与西方靠近

政策优势:专项资金补贴、签证便利、场地及宣传支持

地理位置:地处东南亚中心,周边粉丝直飞仅需2-4小时即可到达,治安也不错

硬件设施:新加坡面积小,交通便利,治安较好,且国家体育馆可容纳5.5万人,伸缩棚顶,领先的声光技术等。

国际化优势:很多国际公司的亚洲总部,设立在新加坡

所以,新加坡引进国际唱将演唱会,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另一方面亦是提升其国际化城市名片形象,在全球方位内进一步获得曝光效应。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冬菇先生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点赞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畅言一下
0/1000
全部评价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