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还能火多久?

3月前
收藏 0
0
【摘要】:如题
LABUBU已经火成了全球顶流。
谷歌搜索指数显示,其全球热度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已增长近1800%。微信指数监测,泡泡玛特和LABUBU两个关键词在6月爆发式增长。微博热搜每日轮番轰炸,热度堪比最当红的女明星。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谈论泡泡玛特和LABUBU,无论是明星、潮流玩家,还是普通消费者,看不懂LABUBU的路人,可以说连村口大妈都认识这个尖牙、长耳朵、咧着9颗牙齿的小怪兽了。
以后品牌说打造现象级破圈事件,请按照这个模板来对标。
01.LABUBU成了全球顶流新模板
❶ 股价有没有疯涨?
凭借LABUBU单个IP就创造出一年30.4亿元的营收神话,泡泡玛特股价突破历史新高,三年涨了30倍,公司市值一度突破3685亿港元。创始人王宁一跃成为河南新首富,而他是1986年出生的,现在还不到40岁,是真正白手起家的草根创业者。
❷ 有没有金融属性?
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一款薄荷色的初代LABUBU最终拍出了108万元的“天价”。连张朝阳都后悔的直拍大腿,怎么就拒收了绝版的LABUBU呢?
单价20-30美元的LABUBU在美国二级市场也炒至上千美元,买LABUBU比买黄金还赚钱啊。
❸ 有没有带飞周边产业?
在义乌,给LABUBU做衣服成了一门新生意,义乌女老板卖LABUBU娃衣3个月开3家店, 忙的连她自己晚上回去都要踩缝纫机到凌晨。义乌小商品市场每天上演着抢货大战,新款上架就被扫空。
❹ 是不是新型的社交货币?
LABUBU成了热门谈资,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据说在上海最新的爱马仕秀场上,根本无人讨论厉害的包包,几乎算是LABUBU开会,分享二代三代隐藏款的成了心照不宣的社交密码。
❺ 有没有江湖称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台,于是LABUBU被戏称为年轻人的“塑料茅台”,最当红的全球女明星,相隔万里的英国人了为LABUBU限量版而大打出手,泰国警方把LABUBU当成赃物代表,所有人都在问,LABUBU怎么能火成这样?
02.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❶ 明星带货的圈层效应
LABUBU这一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不像传统玩偶一味的萌,而是融合了獠牙等怪诞元素,带着一点“坏笑”。
2016年,泡泡玛特推出了包括LABUBU在内的“The Monster”精灵天团迷你盒装系列,凭借其夸张的表情设计和叛逆的气质,LABUBU迅速在潮玩圈内积累了一波忠实拥趸,但遗憾的是一直没能成为泡泡玛特的摇钱树。
2023年,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创造的业绩仅占集团总营收的5.8%。
正所谓小红靠捧,大红靠命,命运的齿轮转动要从K-Pop偶像Lisa的一个不经意举动说起。她将LABUBU毛绒挂件版本挂在爱马仕包上,这一画面被媒体捕捉后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随后,BLACKPINK成员Rosé、泰国公主思蕊梵、蕾哈娜、贝克汉姆等一众国际巨星相继晒出LABUBU周边,让这个原本小众的潮玩IP瞬间突破圈层,成为全球瞩目的现象级文化符号。
爱马仕也为LABUBU的走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背着动辄几十万的爱马仕鳄鱼皮铂金包上街不够酷,挂上百元LABUBU包挂才是真的潮流。自从和LABUBU组成野生CP后, LABUBU飞升成为最时尚的单品,和沉淀了数百年的顶奢平起平坐,甚至让其沦为背景板。
站在顶奢的肩膀上,LABUBU成功的构建了「圈层符号」。对玩家来说,它不仅是潮流品味的象征,更是一种通过社交媒体完成身份认同的工具,与爱马仕包袋的社交货币功能如出一辙。
换句话说,LABUBU的消费者与爱马仕包包的购买者重叠了一批人——他们追求的都是高净值人群的身份表达,LABUBU的崛起,几乎全面占据了奢侈品牌渴望触达的位置。
作为一种时尚单品,LABUBU无意中踩中了一个高浓度的情绪市场:为消费者提供轻巧、低门槛、多元的自我表达方式。它的成功,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潮流文化的追求,更填补了奢侈品牌难以触及的年轻消费空白,成为「民主化奢侈品」的代表。
❷“无用”的LABUBU击中年轻人的情绪需求
过去一周,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一番话引发了广泛讨论。他提到:“如果MOLLY的头可以拔下来当U盘,你还愿意买这么多吗?肯定不会。因为每次购买时,你都会思考,为什么又买了一个U盘?你已经有很多了,用不上这么多。”
王宁点出,一件真正能让人买单的“纯符号商品”,必须剥离实际功能属性。某种程度上,这与奢侈品的逻辑一致——“无用”的东西才具备永恒的符号价值,功能属性意味着短暂的生命周期和与生俱来的“衰变”。
在当代消费语境下,潮玩的崛起印证了“无用”的力量。它不仅是玩物,更是身份认同的载体和情感溢价的寄托。或许,正是这种“无用”的本质,让潮玩成为年轻人争相追逐的社交货币。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中提到,64%的消费者更看重精神消费,年轻消费者对此尤为重视。
外界对此评价:泡泡玛特卖的不是盲盒,而是孤独社会的解药,折射出当代人的集体情感需求。它完美满足了现代年轻人对审美、情绪、身份认同、小众成就感与投机欲的多重需求。
经历多轮二级市场热潮后,虚拟价值的认同度被进一步普及。如今,消费者更愿意为快乐、共鸣和情感满足支付更高的溢价,这也印证了泡泡玛特在情感经济中的独特地位。
❸ 情绪+社群+IP构建了独特的内容生态
毋庸置疑,能够触动用户情感的品牌才能定义价值。在当下复杂的传播环境中,LABUBU的流行并非源于简单的营销推广,更多是源于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自主创作、改造与分享行为,形成了独特的内容生态。
对于许多粉丝来说,收集盲盒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喜好,成为一种具有群体仪式感的行为。从晒图分享、讨论交换,到为稀有隐藏款疯狂追逐,盲盒收藏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交化的文化内容现象。
以真爱粉Lisa为例,她多次在社交平台展示自己的藏品,也引发了更多用户效仿。他们为LABUBU贴上牙钻装饰、进行卡戴珊式丰臀爆改、穿搭各式各样的潮流服饰…… 在此过程中,LABUBU玩偶逐渐演变为一种可以进行无限可能性的创作载体,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其中,形成了一种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二次创作内容生态。
这些自发的行为构成了一个高频互动、低门槛参与、以情绪驱动为核心的消费者内容生态,进一步推动了LABUBU文化的传播与深化。
如果说这场潮流的初始阶段是“LABUBU成为每个人的向往”,那么其持续火爆的关键则在于“LABUBU的个性化重塑”。可以说,泡泡玛特千亿市值的奥秘,正在于其构建的“情感价值+社交认同+品牌IP”商业闭环。
03.LABUBU还能火多久?
但任何品牌的发展都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中国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月满则亏”的传统哲学似乎总在提醒我们:过快的增长可能带来反噬的风险。
❶ 流量红利是一把双刃剑
在中国市场,流量红利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许多品牌在享受流量带来的增长红利时,往往忽视了流量的反噬效应。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可以说是古老的自然规律,跟股票一时间暴涨太多,也会回调一样的道理。
近的例子有雷军和他的小米汽车,他在互联网营销领域堪称教父级人物,但最近,“挖孔机盖”等风波让小米品牌饱受争议。
同样地,LABUBU的崛起离不开社交媒体上的高曝光,但若过度依赖流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可能会适得其反。
LABUBU曾因黄牛泛滥和假货及品控问题引发了一些争议。被吐槽品控问题,有消费者认为价格偏贵,吐槽歪头、掉漆等问题。
黄牛的过度介入让价格虚高,也让普通消费者感到被排挤,甚至产生“被割韭菜”的心理。这种情绪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甚至导致品牌的热度迅速冷却。
从这个层面看,或许泡泡玛特可以考虑适当主动给LABUBU降温。
❷ 破圈困境:从小众到大众的“不酷”风险
LABUBU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独特的社交内容文化和群层符号。圈层潮玩文化赋予了LABUBU独特的魅力,使其成为年轻人表达情感和社交认同的重要载体。然而,这种小众文化一旦破圈,可能会面临晒LABUBU变得一点也“不酷”了的风险。
多年前,Fendi的小挂件也曾风靡一时,但随着潮流的更迭,这些曾经的爆款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同样地,许多网红潮牌如Supreme,包括红极一时的积木熊,最终也都难逃“过气”的命运。
当LABUBU从小众走向大众,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独特性和吸引力,甚至让一些忠实消费者感到失望。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当品牌从小众文化中脱胎而出,如何在扩大用户群体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的精神内核与文化价值?这是一个品牌成长中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大的挑战。如果LABUBU在破圈过程中过于迎合大众市场,可能会失去其独特的小众文化基因,导致品牌价值的稀释。
❸ 没有内容支撑的IP能走远?
IP的生命力之一在于其背后的内容支撑。一个成功的IP需要有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爆款内容,形成集体记忆。例如,迪士尼的米老鼠、漫威的超级英雄等,这些IP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们承载了无数人的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
反观LABUBU,虽然其玩偶设计在年轻人中备受追捧,但目前来说尚缺乏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的爆款内容。消费者对LABUBU的热爱更多源于其社交属性和情感价值,而非IP本身的文化深度。
这种依赖用户自发创造的内容生态,虽然短期内能够维持品牌热度,但长期来看,若没有持续的内容输出和情感连接,LABUBU可能会有逐渐被消费者淡忘的风险。
▼
潮玩市场瞬息万变,LABUBU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持续领跑,取决于其能否在IP、文化与内容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作为近年来最成功的反向输出案例之一,希望LABUBU和泡泡玛特实现从现象到经典的跨越,真正成为时代的“长虹”。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廣告狂人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