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Stand周边又杀疯,网友:品牌部干活,研发部做梦!

3月前
收藏 0
1
【摘要】:一个靠副业出圈的咖啡品牌
最近,号称“M Stand最牛B周边”上线,小红书网友晒疯了:
最近,号称“M Stand最牛B周边”上线,小红书网友晒疯了:
图源:小红书@Neil你噢
翻开“课本”每一页都有内容,绝对带不进考场那种:
图源:小红书@G.
周边以「盲盒」形式供应,共10款;
除了语数外课本,还有可能抽到教科书内容图做的冰箱贴:
虽然不是门主用的教科书版本,但一看到李雷&韩梅梅,就感受到“Class Begins”那味儿了!
据说10款盲盒里,还有一个隐藏款——
有没有抽中的朋友晒图让我看看长啥样?
此外,本次联名周边还有一款怀旧英语书笔记本,
翻几页是课本,翻几十页是笔记本,
完美解决都市牛马无法在office,边写会议纪要边忆往昔的难题:
不得不说,M Stand是会整活的——
专挑高考季推出与人教社联名,展现了品牌对于高考情绪的响应;而把周边主题定成“中学教材”,则很好地避免了与高考负面情绪正面冲突;
同时,此次传播群体主要是 80 后,作为M Stand核心消费者,他们早已离开校园,品牌聚焦这一群体,通过共鸣集体回忆唤起青春印记,不失为高考营销的差异化案例。
这并不是M Stand 第一次凭周边吸引注意。
事实上,M Stand 每一次周边上新,都会因高颜值或有想法被网友热议。
比如适合打工摸鱼的M Stand木鱼;
图源:小红书@小粥脑袋空空
诱捕成年人的玩具复古泡泡机;
美疯都市丽人的各色包包;
图源:小红书@熊修修Bear
上新杯子也大都是“天生主角”;
久而久之,M Stand 成功在用户内心,建立起了“做周边很牛”的品牌印象。
伴随而来的是联名对象一次比一次高级,狠狠拿捏圈层营销:
与服饰品牌Miss Sixty联名推出mini牛仔挂件,备受娃圈好评;
图源:小红书@时髦客MayZhao
与香氛品牌@馥郁满铺联名,推出的晚香玉光感滚珠香体油和配套挂脖小包,被香氛圈夸“高级”;
与《亲密的奥黛丽·赫本》大展联名,推出的蒂芙尼蓝陶瓷杯和真丝眼罩因好看与实用而刷屏;
与高奢品牌百年灵Breitling联名,推出的酒壶兼具审美、质感与实用性。
这些爆火周边给这家咖啡品牌带来了海量曝光与话题,甚至直接促成了 M Stand 高达40亿的估值。
纵观 M Stand 周边策略,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精准聚焦目标人群。
M Stand 每次出周边,都会圈定特定人群。这个范围不会很大,以便拥有周边产品的消费者可以在社交中显得与众不同。
由此形成的社交圈也会有更强的情感共鸣,比如此次案例就在80后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应;
虽然这也导致很多95后、00后表示“没有共鸣”,但“站对立”同样可以引发共振,助力话题辐射更广泛泛人群。
其二,重视周边颜值和调性。
M Stand 的周边大多有自己的美学立场,比如包袋主打“奢牌平替”、杯类主打“潮玩个性”、玩具周边充分展现“脑洞创意”。
通过这些风格强烈的视觉设计,M Stand 将品牌符号转化为社交货币,借用户的主动分享打造年轻潮流,也让“无需标榜,不被定义”的品牌态度根植人心。
图源:公众号@城市商业颜究院
其三,深度绑定情绪与场景。
M Stand 非常注重情绪洞察,许多周边背后是品牌提供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比如前面提到,与人教社的联名是为80后青春怀旧情绪提供载体,用咖啡对应现实、用课本周边链接往昔,在高考场景下给足用户情绪价值的满足;
还有此前木鱼周边,好玩之外,是品牌关注到春节返工职场人群普遍存在“节后综合症”,借“咖啡提神+木鱼静心”的周边套餐,实现复工场景下的情绪安抚。
图源:小红书@请叫我仙女娜娜
有人评价 M Stand 是“品牌部干活,研发部做梦”——
意思是主业比副业成功。
站在品牌角度来说,这个评价有失偏颇。
因为咖啡和周边,其实都算 M Stand 的“主业”。
创立于2017年的 M Stand,核心定位在于“咖啡+美学+生活方式“。
“咖啡只是支点,成为受年轻人追捧的潮流生活方式品牌才是M Stand的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咖啡、周边连同“一店一设计”的门店,都只是 M Stand 用来传递品牌“个性、年轻潮流的生活方式“主张的载体。
因而对于品牌而言,是“咖啡带动了周边销售”还是“周边带动了咖啡销售”,在本质上都没区别。
只是站在消费者角度来看,当前对于 M Stand 的认知依然是“精品咖啡店”。
如果连咖啡都做不到好喝的话,我又怎么会认同你“More Than Coffee”的理念呢?
重视周边,也不能让消费者觉得咖啡是白买呐。
*封面图来源:小红书@西瓜子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4A广告门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1
-已有1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