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智能体大行其道的“AB面”

4月前
收藏 0
0
【摘要】:执牛耳|新一代品牌营销数智智库
作为 AI 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智能体近年来的发展备受各方关注。在这样的趋势下,各行各业都在尝试推出相应的智能体,营销领域也不例外。
如今,营销智能体俨然已是品牌方和技术服务商的“香饽饽”:一个个营销智能体新品的推出,向行业展现着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但与此同时,营销智能体也有着令人忧心的一面。
面对营销智能体的“ AB 面”,如何才能消除其存在的种种问题,让它真正发挥价值?#执牛耳传媒 为您带来深度解析。
01.2025年,营销智能体元年
随着智能体概念的持续火爆,由此衍生出的营销智能体也频频亮相——这两年来,众多厂商均发布了旗下的营销智能体。
例如,今年4月,B站推出了商业化AI数据洞察智能体“Insight Agent”,其综合应用了B站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Deepseek大模型能力,为涵盖投前、投中、投后的营销链路进行全面提效。
投前,Insight Agent能基于B站全域内容生成AI洞察报告,快速解读行业品类趋势,捕捉平台热点营销机会。投后,Insight Agent能基于品牌资产生成AI策略报告,帮助广告主获得更精准的人群运营方向,促进生意持续增长。
面对着小红书上的“种草笔记”已成为品牌增长的新引擎,在有赞2025年春季发布会上,针对小红书平台,有赞推出了“内容营销助手”智能体,像内容专家一样,懂业务、能提供选题建议、创作润色及效果跟踪,可以实现一个人做多个账号;
当所有内容都制作好并发布后,有赞“优质内容智能加热”智能体,能够自动识别转化表现良好的内容,并进行智能投放和加热,持续优化ROI。有赞为有需要的客户,还提供超级达人KOL种草和广告投放服务。
悠易科技近日则正式宣布企业战略升级为“AI全域营销”,并推出了悠易AI智能体矩阵,形成多智能体协同的AI全域营销生态。据介绍,在矩阵中,各个智能体并非独立存在,而是通过悠易自研的AI引擎实现数据互通、模型协同,形成‘洞察-策略-内容-运营-信息管理’的AI全域营销闭环,帮助企业在AI时代实现从“流量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跃迁。
在腾讯看来,AI落地的过程中,企业和个人除了关注模型和应用之外,也关心一些更加直接的问题:比如,我们与系统的交互,能不能通过AI变得更简单?模型除了提供信息外,能不能直接执行一系列操作,然后给出结果?AI的使用成本,是不是可以更低?
面对这些问题,腾讯提出了AI落地“四个加速”——加速大模型创新、加速智能体应用、加速知识库建设、加速基础设施升级,推动AI技术走进千行百业。其中一个典型的行业应用的例子是,腾讯正式推出了“腾讯企点营销云智能体”营销Agent应用。
基于大模型推理、多智能体架构、营销知识库与MCP技术等能力,营销云智能体能深刻理解各个营销环节需求,自动化完成人群提取、画像分析、商品优选、营销内容生产、活动复盘等任务,助力企业实现营销全链路智能升级。
执牛耳传媒旗下营销商业研究院研判:智能体产品和平台背后的检索增强生成和智能体工作流这些关键技术正在渐渐成熟,推动着越来越多的营销智能体亮相。随着AI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营销智能体也将大规模落地,为营销行业带来更加精准化、高效化和个性化的新变革,“2025年可以称为营销智能体元年。”
02.营销智能体的“AB面”
显然,营销智能体并非只是亮相而已,其已在营销领域开始发挥实际作用,且展现出了优势。
上述行业专家表示,营销智能体不仅仅是一种新工具,更是一种新理念,其通过打破传统营销的局限,从而搭建新的营销路径。由于具有数据驱动实时优化、支持 AI 评估、融合多模态数据、增强可解释性和人机协同等优势,在营销领域的智能体,可实现精准定位、个性化推荐、动态定价等功能,助力企业提升决策和营销效率。
有行业人士认为,营销智能体能够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很关键的是原因在于,其可模拟消费者的购物决策过程,商家可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方案。通过与消费者实时互动,智能体还可以快速响应,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营销智能体还能够帮助企业实时观察分析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营销智能体也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在技术能力方面,营销智能体难以像人类一样具备真正的创造力和对复杂情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广告创意设计中,虽然能依据数据提供一些方案,但无法像人类创意团队那样融入细腻的情感、文化元素以及独特的创意灵感,难以产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广告内容。
在内容创作方面,过度依赖智能体生成内容容易导致同质化问题,缺乏品牌独特性和差异化。每个品牌都希望通过营销展现自身特色以吸引消费者,但智能体基于相似的算法和数据训练,可能生成千篇一律的营销内容,使消费者难以区分不同品牌,无法建立起对特定品牌的深刻印象和忠诚度。
在数据与安全方面,随着各种营销智能体的纷纷落地和深入应用,如何确保相关数据和隐私的安全,也应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品牌方和技术服务商需要采取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确保数据不被滥用或泄露,充分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益。
在市场与竞争方面,随着营销智能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相对滞后。对于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如智能体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广告推送的伦理界限等,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标准,这使得企业在应用营销智能体时可能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在人员与组织方面,企业部署营销智能体可能会让部分员工担心工作岗位被取代,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或工作积极性下降。销售团队可能对智能销售机器人的引入感到不安,不愿意主动与智能体协同工作,影响人机协作的效果和整体营销效率。
03.让营销智能体真正发挥价值,需要怎么做?
营销商业研究院认为,面对营销智能体蕴含的潜力与存在的问题,行业需要多种应对策略。
首先,技术融合与生态协同。企业通过整合多模态技术,构建“AI + 人”这一协作模式。用以实现业务洞察、内容生成、效果分析等环节的协同。同时,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可增强营销智能体的场景适配性。
第二,数据治理与合规建设。技术服务商可建立数据安全框架,采用联邦学习、可信计算等技术保护用户隐私。同时,企业需要关注相关的法规动态,建立相应的合规机制。
第三,人才转型与组织重构。大力培养“AI + 营销”复合型人才,重点提升数据解读、智能体管理和创意优化能力。同时调整组织架构,建立跨职能 AI 运营中台,促进研发、设计、市场部门的深度协同。
第四,品牌价值重塑。品牌方需要明确营销智能体的定位:作为工具辅助,而非替代人类创意。在品牌故事传播中,智能体可协助生成基础素材,相关人员和团队再赋予其情感内涵。
第五,ROI 评估与持续优化。建立行业统一的 ROI 评估标准,量化智能体的投入产出比。同时利用强化学习和实时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智能体性能。
04.写在最后
总体而言,营销智能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推动了营销行业从“经验驱动”向“算法驱动” 的跃迁,对效率、精准度、成本和人才结构进行了优化。然而,技术局限性、数据隐私、创意同质化等问题仍需行业共同应对。
未来,各方需要通过技术融合、数据治理、人才转型等方式,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增长,同时提升商业效能,才能充分释放创新力和创造力,让“人机共生”的营销新生态,真正地构建起来。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执牛耳传媒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