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外国人”涌入小红书,小红书的机遇与挑战

8月前
收藏 1
0
【摘要】:美国人涌入小红书的机遇是?
本篇文章是原文删除后又重新发布的,如果已经读过了,那就没有必要再读了,特殊情况,感谢理解。以下为正文。
----
自从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见顶之后,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中,为了公司的继续发展,必须得考虑下一步的发展计划,而这个计划无他,基本都是:出海(国际化)。
但互联网公司出海哪有那么容易,内容审查问题先不谈,最起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本土特色,不去适应本地化连成为用户选项之一都不太容易,所以不少互联网公司出海了很多年,还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但今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被小红书震惊到了,因为,仅仅只用了1天,小红书就完成了“国际化”,打破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出海”最快记录。
0 1
一觉醒来发生了什么?
1、世界向我走来
很多人小红书用户一觉醒来,打开小红书App,突然发现,满屏外国人,还以为走错了门,仔细一看,这是小红书没错啊,到处是外国人,到处是玩梗的。
比如,天猫官方小红书账号在评论区里推荐西湖醋鱼....
p.s你是真坏!
当然,他们自己学梗也挺快,很快已经能使用特朗普表情包了。
除此之外,各种梗太多了,比如2美金给外国人起名的,还有外教开始教美国人说中文,两头钱都赚的...
相信大家都看了很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且在绝大多数笔记下,中美人民都能友好和善的交流,颇有一种世界大同的意味。
有的网友戏称:我正在收拾行李,准备走向世界,可行李还没收拾完,没想到世界却向我走来了。
严肃点说,两国人民友好的交流了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比如工作内容,薪资还有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结果,我们看到了美国人生活也和我们一样,大家一样很焦虑,许多普通人也都是日复一日的工作,而美国人也看到了媒体之外的一面,中国人过的并不差,中国人很有趣。
于这种两国基础民众直接交流带来全新的认知或者所带来的意义而言,小红书功不可没,堪称可被记录到中国互联网浓重色彩的一笔。
2、TikTok“不卖就禁”
嗯哼?但是一觉醒来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小红书突然“国际化”了。
这事还得从美国说起,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12月6日,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维持了在4月签署的TikTok相关法案,该法案要求,字节跳动须在2025年1月19日前出售或剥离TikTok在美国的资产,否则将面临美国全国禁令。
简单来说,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字节跳动出售业务,如果字节跳动不出售TikTok,那么就会在美国被禁止使用,可以理解为原地解散。
在裁决后,字节跳动的回应是,绝不出售,因此在1月19日即将到来的时间来看,很有可能TikTok被禁,那时美国1.7亿的TikTok用户将无法使用,而且理论上,受影响的还不止是美国用户,全球范围内的一些其他国家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为有些网络传输,推送或下载服务是美国一些公司提供的)。
但无论如何,美国这些TikTok用户即将“无家可归”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他们就希望找到替代品,毕竟TikTok如果没了,他们总还是要娱乐,要生活的吧。
毕竟还有大量的美国年轻人的收入,全都靠“Tiktok”,如果Tiktok不在了,他们的生活切切实实的就被影响了。(类似中国网红,平台没了,网红也没法赚钱了)
0 2
为什么是小红书?
Tiktok面临被禁,大量美国年轻人的赛博家园即将消失,找个Tiktok的替代品无可厚非,但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互联网上这么多替代品,但为什么偏偏是小红书呢?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产品。
Instagram:Ins早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图文平台(当然,也能发视频),后来就逐渐信息头部化了,虽然跟中国的微博不是一码事,但是有点类似中国人看微博的这种感受,什么大事爆了去看看,普通年轻人体验感不强,虽然都有ins号,但是使用习惯在下降,美国年轻人很喜欢“刷抖音”那种感觉,而且还有一点,美国人的Ins像个大号朋友圈,这些年轻人也希望“脱离朋友圈”。
额外再多说一点,总有人说小红书是仿ins的,但实际上ins跟小红书除了图文的排版差不多以外,无论是用户的行为,还是平台的逻辑,甚至包括商业模式都已大相径庭,中国互联网早已经不是非要去“对标”个美国什么产品的时代了,中国互联网在走自己的路,所以还有人说小红书是仿ins的,那真的是蠢到家了。
Youtube:明显是一个长视频平台,类似于中国的B站,比如你会想去B站刷短视频吗?不会吧,就是这个道理。
Reels:Facebook旗下的产品,为了对标Tiktok做的一个短视频平台,四舍五入长得跟Tiktok差不多,但是一直运营上比较拉垮,内容上主要还是一些网红或者知名人士为了同时做更多平台提升知名度同步的,所以里面十分缺少普通用户的生活性内容(就比如小红书里面,每天你发生什么了,我买了什么,比较生活性的内容),所以用户并不会觉得有趣。
这么一看,似乎美国还有个“Reels”能当接盘侠?毕竟功能一样,长得一样,就是内容有点区别而已,多发点不就有内容了吗?
但谁能想到,这种略带强制的行为激起了美国年轻人的反感,所以这些年轻人直接找到了一个中国的本土产品来代替用。
但为什么是小红书,而不是知乎?抖音?B站?快手?
这主要有这么几点:
1)这个产品首先他们得能用,由于抖音是分区的,所以他们压根用不了,排除抖音。
2)这个产品得跟tiktok的氛围和玩法逻辑得有点像,所以排除知乎和B站。
3)这个产品首先得有点国际化知名度,在美华人,至少60%用小红书吧,所以排除快手。
4)这个产品里首先得有点“国际范儿”,小红书平均学历高,留学生多,社区氛围好,生活状态比较精致,很匹配美国的调调,而且切换英文交流,问题也不大。
所以这么看下来,也只能是小红书了。
当然,任何事情不可能自然发生,虽然这个策划不是小红书平台运营自己搞出来的,但确实少不了Tiktok上的网红推波助澜,比如@ whattheish,在tiktok上有接近40万粉丝,就直接告诉大家可以去下载小红书,并且也带动了其他的网红推荐下载小红书。
所以,小红书的“国际化”是自己计划的吗?
完全不是,因为小红书没有上翻译,也没有准备好内容审核,这可以说是真·泼天富贵。
那会给小红书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呢?
0 3
小红书里的新机遇?
1、流量多了?
因为我前两天刚发了一篇文章《小红书流量断崖式下降,为什么?》,很多人在知道了外国人疯狂涌入小红书之后,连夜给我发消息嘲讽我,哈哈哈,还说流量下降?这不立刻了这么多外国人,流量又补上了。
不是,哥们儿你?脑子是真不好使吗?
外国人作为一个新鲜玩意儿,现在进来之后不仅不会让原有的笔记流量更好,而且还只会虹吸“小红书生态的正常笔记流量”,让正常的消费决策笔记流量变的更差。
因为没有人是不爱娱乐的,尤其是突然来了这波喜闻乐见的趣事,所以大家都去刷老外了,给老外点赞去了,谁还看你枯燥的科普和带货啊?
不信你看,洋人起号只需要自我介绍,而你得辛辛苦苦研究账号定位,账号风格,输出频率等等,结果还不一定能做成。
所以在短期内,小红书的整体流量确实会上升,但记住,跟你原有笔记一毛钱关系没有,那是洋人的流量。
不过呢,到也确实有点流量机遇,但这个机遇能不能接的住,要看小红书自己了。
因为外国人涌入小红书以后,很多其他平台的原住民纷纷注册小红书围观,比如抖音上一些人,尤其是男性,都跑到小红书上看外国美女了。
这些流量是对小红书真正有意义的,以前小红书可是要花80-150块钱才能让他们注册的,现在好家伙,不要钱,还自带活跃的。
但是我也说了,这群人目的不纯,纯粹是来看看的,如何能让们留下,并不简单。
2、品牌出海?
不是吧?前面我调侃了几句小红书“国际化”,那都是带引号的,怎么就联想到品牌出海了呢,目前为止涌入小红书的用户预计还不到百万,次日留存估计还得少挺多,就这点人,还想出海?
啊哈?外国人少,也不至于这么少吧。
但是说回来,但凡能让他们记着个logo,那也算是不错了,算是给以后出海做铺垫了。
而且再不济,也能让国内的本土用户看一乐儿,能记住也算不错。
3、国际带货?
还有个零克Club里的会员在问想做国际贸易,不得不说,很务实,既然他们来了,第一时间就想到怎么赚他们点钱。
但是这种想法基本是要落空的,首先用tiktok的人群,普遍年轻且热爱生活,自身也比较有消费能力,但是他们不是TOB的商务人士,也不暂时无兴趣购买中国的本土商品,最重要的是,他们甚至可能没法留下来。
而且即便可以,外贸的复杂程度也很高,这可能需要小红书自建转运中心,海外的运营团队等,才有可能打通外贸路径,但目前来说,小红书绝对不会做这个事。
如果仅仅是获取客户线索,那么还是主动去用外国的App可能更靠谱一点。
0 4
未来预测
喜闻乐见之后,我们严肃回来,我个人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1、意义
意义上而言,这次中美基础民众直面沟通,互相发现生活的有趣,绝对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整个互联网里也值得被记录,当然你说,我们不是也可以去用X,ins吗?不是也和美国人聊天了吗?为什么这就更有意义了呢?
因为以前那些情况是数个人针对某一个具体事物的“看法”,尤其是社会事件,而这次有点像是各国人民凑在一起,不谈任何立场的交朋友,谈天说地,交换生活方式,非常美好。
2、热情必然消退
但这种美好可以持续吗?我个人的看法十分悲观,因为几乎是可以预见的,热情是必然会消退的。
还记得前几年美国推出的Clubhouse吗?邀请码的价格甚至炒作到一金难求,但现在,别说你还用不用Clubhouse了,你还记得Clubhouse这个名字是什么吗?
还记得当年互联网上是怎么炒作的吗?那可是互联网的“未来”,再造一个“风口”。
结果呢?什么都没留下。
当然,这种话在Clubhouse正火时候我就已经发了朋友圈,不算马后炮吧?
所以现在美国人有点热情来小红书看看,玩玩,是兴趣和好奇心驱使的,但当每天的翻译累的要死,发现每天只不过是在玩梗,根本交不到什么朋友的时候,一切热情根本抵不过现实,他们自然就消失了,别以为他们会希望融入你的中国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如果假设Tiktok真没了,他们前几个月会难受的不得了,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选择Reels或者其他替代品了,没什么东西是不能被现实打败的。
当然,我并不希望Tiktok消失。
真心的希望家人们也能关注一下一个中国公司的历史性遭遇。
3、内容审核
就算热情不消退,就算仍然持续有大量的美国民众持续入驻,那么在信息审核上,也会遇到一些麻烦。
由于国情不同,审核制度不同,所以审核上没法在同一个逻辑下进行,小红书要么分国际版,要么在现在的版本里做信息隔离,不然是很难解决的。
现在互联网上有人传,小红书的程序员们加班加点的在做IP隔离,让我们看不见国外的内容,咋说呢?要是策略是这么简单的策略,以小红书程序员的工资,那么应该只需要5分钟就能搞定了,何至于等到现在呢,目前是小红书自己也没想好该咋搞。
烫手山芋,不好接。
所以,假设用户热情消退,小红书这事儿就过去了,但如果没过去,小红书要处理的麻烦事情还有很多。
----
但谁又能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事?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本文由广告狂人作者: 麋鹿先生sky 发布,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广告狂人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0
-已有0位广告人觉得这个内容很不错-
继续浏览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扫一扫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账号